吳靜芳
東南亞大多數國家以農立國。但數十年來,工業的高附加價值取代農 業,成為國家經濟政策的主導者。工廠取代農地,農人變成工人,土 地不再代表自然生機,而是交通位置和面積大小,更甚者,土地還被 不綠的綠色革命給汙染了。
我總是覺得農業是最貼近人類的。台灣推行有機農業多年,我常常 看到電視新聞或雜誌,介紹農人轉有機的歷程,其中有一位老伯伯說 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你對它(農作物)好,土地會知道。」是 啊,農人和土地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破壞它得到的利益短暫,長久 永續共存才會得到更多的回饋。
但我不免也開始擔心,全世界人口突破七十億,糧食哪來?綠色革 命和基因作物的確對自然有害,可是不這樣做,要怎麼和龐大的人口 壓力相抗衡呢?再者,就算有了綠色革命,富裕國家的糧食過剩,貧 窮國家卻不得溫飽,說到底,跟資本主義還是扯上了關係!演講中還 提到,賣到富國的農產品往往精挑細選,甚至淘汰半數的農作物。我 仔細想想,還真的是!現在在超市和菜市場看不到蟲蛀的蔬果,個個 美麗,可是美麗背後是多少糧食被浪費了呢?全球的糧食若不先改善 市場導向帶來的浪費,再來多少個生產技術革新都無法餵飽所有人!
我總是覺得農業是最貼近人類的。台灣推行有機農業多年,我常常
但我不免也開始擔心,全世界人口突破七十億,糧食哪來?綠色革
林芸安
從人口疾速增長的觀點來看糧食分配的問題是一個很常見的議題,在 高中的時候地理課本除了會提及農業發展之外,糧食不足和分配不均 是當今全球的危機。
這些糧食不足的國家常常是以第一級產業為主的區域,像是非洲,而 相較之下,糧食過剩的國家常常是以糧食不足國家所種植穀物維生的 高度發展地區。
其實人口增長並非是問題的真正原因,糧食的分配不均是真正讓人感 到頭痛的問題,我認為在全球化的運作下有許多國家免不了成為體制 下的犧牲品,他們除了被剝削,生產的作物常常不是留下來自己享用 ,而是送到其他國家去被再次利用,像是畜養牲畜,而牲畜食用農作 物的量又遠遠大於它們所能滿足人類口腹的基本量,由此可見,這樣 的分配確實大大不公。我們很少會思考到這個層面的問題,尤其是當 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每個農業國家都應該有足夠的糧食,然而事實並 非如此,當我們了解問題不如想像中單純後,我們應該要盡力去關心 這個危機,思考有助益的對策。
這些糧食不足的國家常常是以第一級產業為主的區域,像是非洲,而
其實人口增長並非是問題的真正原因,糧食的分配不均是真正讓人感
蔡蕙璞
講師從農業的特性以及它的現況等來談,感覺很好懂也比較貼近 生活,老師也點出了許多關於農業的困境,以及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 上,糧食過剩和分配不均產生的問題,我覺得建立了許多背景知識, 雖然以前也有學過類似的內容,但比較分散也不是那麼明確,經過老 師一連串的解說更明白現在農業世界的問題,而之後連結的介紹到了 東南亞,因為東南亞正是一些農業的出口國,也因為殖民使種植的農 作物偏為經濟作物也產生了一些問題,而老師再藉由歐盟的案例來介 紹一些方法,來改善現今的問題,也有介紹東協所做出的對策等,都 還滿明確深入的,老師也很幽默還有會在其中穿插影片,感覺整個演 講像是上課,老師也有交給我們一個概念是在這全球化的世界中,我 們不能再以單一區域的想法來思考,每個地方發生的事都多多少少跟 我們相關,我覺得這個想法很重要我們也必須去落實,的確在現在世 界裡任何一件是可能你會覺得是那個區域或國家內自己的問題,但其 實也很有機會都會影響到我們;而感覺農業的確需要更多政府與資金 的幫助,然而在這個注重消費者的時代,我們就比較容易失去視野, 忽略了經濟體系中很重要的生產者,也因為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而造 成了階級與收入的差別擴大,這的確是我們要去注意也要省思的,雖 然我們可能是沒有辦法做到什麼撼動體制的事,但至少我們要去關心 ,或許可以一人出一點力量來改變這個體制。東南亞也離我國很近, 我覺得我們也要更關注也去支持他們。
沈萱
聽完今天有關於農業發展的概況,才知道原來農業除了糧食作物外還可以包含礦物、水產….等。有關於農業的報導最有名的就屬於無米樂和百米炸彈客了,當時還轟動了好一陣子呢!描述了台灣農業的現況,不論是樸實的一面還是有諸多不滿的一面。現在想想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的糧食到底安不安全,足不足夠呢?我們常常看見非洲的小孩都沒有足夠的糧食,有些國家卻因為生產過多,而選擇丟棄它。雖然非洲地區的小孩很可憐,但有時候也可能無能為力吧!只能說我們要好好珍惜食物,不要浪費糧食囉!在食物安全方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吃的食物到底健不健康安不安全呢?有些水果為了賣相好,所以噴上了一層蠟,我們也照樣買來吃,這樣對我們的健康是不是也會造成一些影響呢?在環境保護方面,綠色革命造成了缺水、土壤鹽鹼化、土地和人民都中毒、地力被剝奪,在地景和文化的保存方面,發展農業的地方可以是永恆的故鄉、移民的市郊、度假的天堂。在農村經濟發展那方面,當然是希望能擺脫貧窮。東南亞作為朝向區域化發展有幾點的特色:天然氣候與自然資源豐富、歷經殖民的影響、缺水問題、貧富差距、環境問題。最主要以前自給自足的農業逐漸消失了,依賴綠色革命追求商業,造成了全球糧食生產率大於人口成長率。這次的演講讓我學到原來農業可以從那麼多方面來分析,有那麼多問題需要來考慮。
高千雅
一進教室就聽到老師說,全世界的人口在今天突破七十億。我忍不住
陳薈涵
老師一開頭首先介紹了有關星期一發生的大事,在10月31日時,世界人口正式突破70億人,菲律賓為這第70億位新生兒的出生地。對於70億這個數字感到有點震驚,雖現在為少子化社會,但全球人口總數不斷地增加,老師提到,在這個世紀結束前,也許地球總人口數將邁向100億,糧食也將出現問題。老師提到有關全球糧食的問題,雖然現在糧食可供全球食用,但因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大多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通常處在糧食不足的狀態。先進國家豐衣足食,對於食彩的使用過於浪費,我想還有另一個原因為畜牧,常常看節目得知不少畜牧業為追求高級肉、乳製品,也會餵食大量糧食像是稻米、小麥等等給動物吃,但實際上畜牧業餵食的稻米,和最後生產出來的乳肉類是不成比例的。而東南亞國家現在因為社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留下老一輩的人在鄉下工作,年輕人都跑到都市,勞力賺的錢少又辛苦,都市工作機會多、薪水高,也不會因天災而導致毫無收入,對現下年輕人來說是極大誘惑。因為家裡本身也是務農起家,所以對此特別有感慨,家裡現在只剩奶奶在鄉下工作種菜,她說現在願意待在鄉下的年輕人是少之又少,如果他們不工作,那麼誰要來做呢?
11/13補上余采璇心得
泰國這次水災是50年來最嚴重一次,因為泰國是全球最大稻米出口 國,因而許多仰賴泰國進口米的國家都會深受影響,我以為我們的稻 米,只有少部分是仰賴進口,沒想到是大部分都要靠國外進口,因為 台灣自給率不足;老師說:雖然我們這一代是糧產最豐富的一代,可 是現在仍然不足夠供應全球人口,所以如果當全球的人口要超過70 億人時,糧食不就會更分配不均嗎?也會有更多人「營養不良」,有 些人是營養過剩,而有些人則是營養不足,當我聽到老師說歐洲這個 大農業體,過量生產,還有挑選農產品的標準,像是大小、美醜不輔 合標準就丟棄,我覺得真的是很浪費!我第一次看「無米樂」是在國 二的時候,當時我並不了解農業這個文化,或是看了也不了解那樣的 農村環境,因為從小就在都市長大,第一次親眼看到收割機是在上次 的台北國際設計大展上,才發現原來一台收割機是如此大台,一個小 農地是無法使用的,當時我看完「無米樂」後只是覺得好無趣,現在 想想覺得好可惜,想要再去複習一次。農業包含的向度很廣,也有其 一定組成要件,我會希望各地區的農業能被保留下來,因為農業述說 著很多的故事,也是人類發展的起點。
這堂演講我對兩件事情印象最深刻,第一件就是老師播一段有關 政府所做的,一系列農業再生計畫新聞,報導的最後提出「我們的農 業真的活過來了嗎?」老師就說:「那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農業 真的死了嗎?」我覺得老師的思考尺度很特別,讓我想到一個例外, 一個年輕血液流進農業裡-小劍劍,看他的網誌就覺得他是個很快樂 的農夫;第二件事就是:原來橡膠的原生地是在南美洲!但是橡膠卻 被移植到東南亞來大量栽種,殖民經濟就這樣開始,造成了生態的改 變,和當地人生活型態的改變。
泰國這次水災是50年來最嚴重一次,因為泰國是全球最大稻米出口
這堂演講我對兩件事情印象最深刻,第一件就是老師播一段有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