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vijaya室利佛逝(中國史書記載為三佛齊)
[歷史與地理]
室利佛逝是一個東南亞的印度化古國,由馬來人(Malay)所創立,發源於蘇門答臘的巨港(Palembang),時間約從西元7世紀至14世紀。歷史證據和文獻很少,除了一些銘石刻文外,還有一些中國航海者的紀錄,以及考古證據。室利佛逝在7世紀開始到中國進貢,並同時向外擴張,併吞了鄰近的國家和馬來半島。
8世紀時,室利佛逝派兵進攻柬埔寨,俘虜了柬埔寨國王並將其斬首,此後的柬埔寨王每天早上須向西鞠躬祈禱,以示對室利佛逝稱臣。9世紀中葉,爪哇島的佛教國家夏連特拉王朝通過婚姻關係,以國王母親是室利佛逝公主的名義,繼承了室利佛逝的王位,兩個佛教國家合而為一,國勢達到鼎盛。其勢力影響也遠達錫蘭島及印度東岸,控制麻六甲海峽兩邊與馬來西亞東西海岸,領有蘇門答臘、西部爪哇、婆羅洲西北部海岸、以及馬來半島的領土,其疆域由沿海陸地與海洋組成,史家因此稱室利佛逝為「東方的腓尼基」。
11世紀初,巨港的名聲達到頂峰。1017年,嫉妒的注輦國國王(朱羅王朝,為西元1世紀到13世紀的印度半島古國)率領大批軍隊進攻室利佛逝在馬來半島的領地吉打,俘擄其國王和戰象,並繳獲大批財寶。西元1025年,派兵攻打並摧毀巨港,殺死室利佛逝國王,蹂躪了蘇門答臘及馬來半島各地。室利佛逝受到沉重打擊,於11世紀中葉遷都占碑,自此國勢逐漸衰微。
西元1200年,室利佛逝仍是東南亞地區主要的統治勢力,14世紀末,室利佛逝分裂成八個領主國,其中最大的領主國據於占碑,仍為一海上國家。1290年,室利佛逝被信訶沙里王國(Singhasari,1222年及1292年間存在於東爪哇的一個王國)逐出爪哇,1377年遭滿者伯夷王國(Madjapahit,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的女婿克塔拉亞薩所創立)併吞。
[經濟發展]
室利佛逝控有南海及巽他群島等周圍海峽,控制麻六甲海峽長達六百四十年之久,也等於掌有經由印度和中國的要道。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室利佛逝快速稱霸海上貿易。且統治者積極發展手工業,經濟繁榮,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地區,也是馬來群島的香料貿易中心,生產樟腦、沉香、丁香、檀香等香料,外來商販多用黃金和錫來交換。室利佛逝更憑藉著香料貿易及地方貿易,向外來國家收取過路費。
7世紀時室利佛逝為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派出的大使可追溯到五世紀左右,雖然缺乏詳細資料,但阿拉伯與波斯兩國的人都知道此貿易王國的存在,而有資料顯示希臘人與羅馬人可能透過二手資訊得知此王國。
西元671年,中國唐朝高僧義淨曾經取海道前往印度學習佛法,並在此停留,留下對後世研究室利佛逝極有價值的第一手紀錄。他形容巨港是一個巨大的市集,走在街上便可聽到泰米爾語、阿拉伯語、緬甸語、暹羅語、緬甸語、及中文。且停泊在巨港的船隻數以千計,顯見當時巨港的國際化。
[風俗民情]
該國人名多冠以「蒲」,就是馬來語 「先生」。人民擅長水戰和陸戰,因此稱雄各國。土地肥沃、人煙稠密;水上架房屋居住,國王出入乘船。
佛教是室利佛逝宗教和文化的重心,佛教的傳入時同時顯示著印度等文化的傳入。中國唐朝高僧義淨先後三次到此研究佛經和梵文達14年之久。按照義淨的記載,室利佛逝有僧侶千餘人研究梵文及翻譯,其戒律和儀式與印度大同小異,是當時傳播大乘佛教的中心。
九世紀和十一世紀時,室利佛逝在孟加拉和南印度均設有修道院。
室利佛逝王國文化發達,統治者曾徵調大批民工,經年累月地建造規模宏大的佛塔和陵廟。並於此時整理頒佈印尼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且把印度史詩《摩訶羅多》的一部分譯成爪哇散文,這是印尼最早的散文。
[現況]
馬來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大多分布於在印尼廖內群島(Riau islands)、巨港、以及西蘇門答臘省。就歷史來說,由於當時室利佛逝被逐出爪哇,在爪哇語中的「Malayu」(馬來人)意味著逃亡者及棄兒。
蘇門答臘人口密度不高(85 人/平方公里),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北蘇門答臘、以及西蘇門答臘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區集中在巨港和棉蘭。
當地居民使用52種不同語言,均屬於南島語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東部,最普遍的語言是馬來語,但在其他地區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語言:南部和中部有Lampung語和Minangkabau語,北部的山區有Batak語, 最北部沿海地區有亞齊語。在市區也有華僑使用閩南語。
蘇門答臘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但Batak族信基督教(荷蘭人傳播的宗教),除此之外,也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巨港也稱為巴林旺,是南蘇門答臘省會,全國第四大城。13世紀以來為主要貿易港口,也是石油進出口區,是印尼最富有的城市,供給印尼1/3的石油。市內小河縱橫,居民臨水架屋、依河而居,市政府附近有古王廟之古碑、石像。
[心得]
靜芳:
上次碰到室利佛逝已經是高中的時候了,還記得課本上短短幾行潦草帶過,只記得是個以佛教文化聞名的國家。這次做報告,才知道室利佛逝維持了數百年國祚,且掌控跨海領土,非屬容易!且從資料蒐集的過程裡,便可以了解「經濟」永遠都是史上每個國家每個統治者的優先課題,有了經濟,才有文化和藝術的蓬勃發展。另外,中文資料真的少得可憐,常常要硬著頭皮看國外網站或書籍的英文介紹,梵文音譯加上一堆專有名詞,真讓人頭疼!(進而思考:為什麼鄰近東南亞的中國大陸或台灣對這些東南亞古國的研究,反而沒有西方人來得多呢?)
芸安:
我覺得一個國家的強盛並不是在其軍力上的攻防能力,也不是在政治上的唇槍舌戰。相反的,是奠基於一個互利共生的體制-經濟發展的程度。唯有讓人民先填飽肚子才有機會發展其文化、教育、達到知識上的水準,而有先進的文明思想,這個國家自然而然就會富裕。因此當我閱讀完室利佛逝這個國家的歷史之後,我了解到最聰明理智的治國之方(使外不受敵國騷擾,內不生內亂),上上策就是發展經濟,厚植實力。而這套方法似乎也應證在當今的社會中,各國無不競爭其經濟上的實力;而且現今所謂的強盛國家早已不再以軍事政治掛帥,為首的已開發國家不外乎都是以強大的經濟能力為本。從室利佛逝我看到經濟對國家的影響力,從歷史的角度來省視現今的世界,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人類世界的發展會一直進步的原因吧。
千雅:
室利佛逝對我來說相當的陌生,蒐集完相關資料後才知道,原來室利佛逝曾經是如此強盛的大國!他們向中國進貢、朝聖、派遣使者,但相對的,身為東南亞佛教發展重心,中國高僧也同時前往研究佛經。另外,我認為室利佛逝能成為如此強大的帝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懂得利用自己的地理優勢,控制重要港口並發展海上貿易,成為當時的香料貿易中心,甚至還向各國船隻收取過路費,真的是相當懂得經營。也因為有著這樣的大港口,外國船隻雲集,造就了室利佛逝的國際化。從這裡我聯想到台灣本島,同樣擁有著極優越的地理位置、資然資源豐富,然自古以來中國各朝代均未重視台灣,錯失發展良機,仔細想想,當時中國人的眼界似乎太過狹隘封閉了。
蕙璞:
以前雖聽過此古國的名稱,但也僅於歷史課本上的驚鴻一瞥,並未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透過這次製作簡報的過程中,找了許多相關資料的網站,而大部分內容相似,也因為是非常距今歷史久遠的古國,資料的豐富程度當然就有點低,不過也還是從中盡可能的判斷些重要的資訊,用自己的語言寫成一段短文,我覺得室利佛逝給我的感覺是藉由地理位置的優越,成為重要貿易強國,而且也有與一些其他國家文化的交流,所以室利佛逝王國有受伊斯蘭教與佛教等的影響;而經過這次做簡報,得到一些新知識,也有在查詢此國時,另外吸收了有關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資訊,感覺這次做簡報時要注意的地方有滿多的,也因為資訊的短少要特別小心不去引用錯誤的資訊,這次報告感覺頗有收穫!
薈涵:
在決定要選哪個王國時,我當下就選了逝利佛室王國。高中時期最喜歡讀歷史,但是歷史課本多注重西洋史,對於東南亞國家歷史的介紹都是點到為止,因此我對逝利佛室王國的認知並不深。在這次找資料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逝利佛室憑藉著其強大的海上貿易及控制海路,其王國得以壯碩,其文化與宗教的發展,也伴隨的強大的經濟得以發展。但每個王國總是有興衰,因為地理位置佳的逝利佛室,最後卻也是因為其位置良好,遭人覬覦而被侵略,終而滅國。看到這些相關資料,我不禁想像著當時逝利佛室的模樣,人來人往,香料的貿易、宗教的傳達,外國人拿著黃金以物易物,不難想像當時的人民生活。
沈萱:
在收集室利佛利的資料,找到的資料真的不多,感覺真的不好找,還必須要看英文,真的有得吃力。過室利佛逝這個國家好像在以前課本上有提到過,但對於這個國家沒什麼深刻的印象。但透過收集這次室利佛逝的過程中,對這個國家有更深的了解。我覺得是室利佛逝能夠成為一個巨港,主要是透過國際貿易得發展,有技術、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傳入,在文化上更多元再加上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可以收取過入費,更多了一筆收入。深深的覺得一個國家要發展起來還真的需要很多的人力、物資。另外,還必須要有良好的環境條件。
參考資料:
書本:
龍騰文化高中歷史第三冊
《A fragile nation: the Indonesian crisis 》作者:Khoon Choy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